12月1日,第七届全国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大赛在上海同济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我院学子宋金枝、胡博雯凭借出色的译后编辑技能,荣获大赛三等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两位同学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我院在机器翻译及译后编辑领域长期努力与深耕的见证,为学院在翻译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石。

全国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大赛(简称MTPE大赛)历经六载,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翻译盛事。本届大赛吸引了全球700余所高校、300余家单位的3万余名翻译爱好者同台竞技,其影响力横跨我国大陆31个省份及港澳台地区,并远播海外。2022年,该赛事更是入选了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与CATTI项目管理中心联合发布的《2022国内翻译赛事发展评估报告》主流翻译赛事名录。
本次大赛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与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旨在推动翻译技术的革新,提升翻译效率与品质,加速翻译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扩大翻译行业的全球影响力。
自今年9月9日启动以来,本届MTPE大赛凭借其独特的挑战性与前瞻性,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大赛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初赛要求选手在连续两小时内完成基于GPT-4o译文的英译汉译后编辑任务,经过激烈角逐与专家复审,仅排名前20%的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决赛阶段更是高潮迭起,选手们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汉译英的译后编辑挑战,这一环节全面考验了他们的语言转换能力、应变能力与专业素养。大赛不仅是一次对参赛者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译后编辑技艺的实战检验,更是一次对自动译后编辑(APE)技术对翻译行业深远影响的深刻探讨,以及人机协作翻译新兴模式的积极探索。
备赛以来,我院积极行动,细心规划,制定了一套全面而细致的方案。初期,田娇、高燕伟两位老师深入剖析了APE技术如何重塑翻译流程、提升翻译效率,并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其算法逻辑及实际应用场景。随后,两位老师精选了科技文章、法律文件、文学作品等多领域的机器翻译稿件作为实战案例,指导学生进行译后编辑,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在APE技术的辅助下更准确地把握原文意图,提升译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为增强学生的应变与实战能力,备赛小组精心设计了多轮模拟实战,严格模拟真实比赛环境,使学生在高压环境下锻炼快速决策与高效利用翻译工具与软件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定期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翻译心得、交流遇到的难题,老师们则给予即时反馈与专业指导,这种互动式学习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赛热情与创新能力。通过这一系列具体、有针对性的备赛举措,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而全面的基础。
商务英语学院积极贯彻我校育人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通过积极举办、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并携手一者信息科技等合作伙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广阔舞台,鼓励他们积极实践,勇于探索。
我院将以此次大赛的优异成绩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聚焦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模式。在大模型时代背景下,我们将继续与语言服务行业领域的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人机协作翻译的新路径,推动学术科研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共建高水平的专业实训平台。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师生的榜样力量,搭建高水平的翻译教学与科研体系,特别是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英汉笔译》《汉英笔译》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课程团队发展上持续投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我们致力于帮助学生全面融入语言服务行业,拓宽其国际视野,提升其技术素养与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出既具备市场竞争力又适应行业需求的复合型翻译人才,为翻译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