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 学院动态

商务英语学院2025年小学期实践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发布日期:2025-07-12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深化专业教育,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商务英语学院2025年小学期实践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本次小学期实践教学共开设10门课程,覆盖英语、商务英语两个专业。其中常规课程包括认知实习、英语教学实训、翻译实务、单证实务、跨境电商实训,特色课程包括山西考古博物馆实践、学科竞赛、非遗解说词翻译、大咖朗读、AI辅助山西文化翻译。

《认知实习》作为一门专为大一学生打造的小学期课程,以校内校外双轨并行的独特模式,为学生铺就了一条从懵懂认知到深度探索专业的成长之路。了解专业课程、证书及竞赛,帮助学生明晰未来方向,提前布局,为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锚定目标。专四辅导聚焦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关键节点,精准发力,助力学生夯实基础,为专业四级考试做好充分准备。英美文学赏析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领略文学经典的魅力,培养文学鉴赏力与批判性思维。影视作品鉴赏以生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语言的实际运用,提升语言感知能力。最后的成果展示环节,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可以尽情分享学习心得与实践收获,锻炼表达能力与自信心。这门课程通过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的认知,在探索中提升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大学学习乃至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语教学实训》课程聚焦教学场景,学生突破传统讲授模式,将情景剧、英语儿歌改编、跨文化小游戏等融入课堂,例如用“水果蹲”游戏操练名词复数,用“角色扮演点餐”强化交际用语,让知识点在趣味互动中自然渗透。模拟课堂紧扣小学生认知特点,特意采用简笔画板书、夸张语调引导、即时贴纸奖励等方式,甚至有同学提前准备卡通道具辅助教学,展现出对教学对象的细致考量。不仅体现了同学们对英语教学技巧的扎实掌握,更凸显了从“学习者”到“教学者”角色转换中的创造力与潜力。

《翻译实务》课程中,学生翻译马化腾与腾讯相关内容,在具体语境中锤炼翻译技巧的同时,通过聚焦中国企业与企业家的故事,深化对文化背景与专业领域知识的融合运用。同时,老师要求学生将译文与AI翻译从词汇学、语法、翻译学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差异:词汇层面,观察到人工选词在情感色彩、文化内涵传递上的细腻度与AI选词的机械性或精准性不同;语法层面,对比人工译文的句式灵活性、逻辑连贯性与AI译文的语法规则严谨性;翻译学层面,深入探讨人工翻译在功能对等、文化适应等原则上的实践,以及AI翻译在效率与语境理解上的优劣势,进而在反思中提升自身的翻译素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单证实务》课程亮点突出,创新性融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操。依托SimTrade仿真平台,学生全程参与从交易准备到合同签订的全流程模拟,在高度仿真环境中积累实务经验。课程涉及出口业务全链条实训,强化商务谈判、风险管控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引入阿里巴巴国际站官方认证体系,通过操盘官培训与考试,让学生掌握跨境电商数据运营与平台操作技能。独特的“角色轮换+团队协作”模式,结合校内外双轨考核,培养商业思维与职业素养,助力学生把握全球贸易趋势,提升就业竞争力。

《跨境电商实训》课程以“实战导向、数字赋能”为核心,通过全流程仿真操作+真实案例演练,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跨境电商核心技能。课程依托Wish仿真平台和ERP沙盒系统,模拟真实店铺搭建、商品上架、物流配置及订单管理全流程,结合AI选品工具和数据化运营方法,提升学生精准选品与智能决策能力。同时,融入知识产权保护、绿色供应链、一带一路物流方案等课程思政元素,强化合规经营与跨文化商务素养。通过沙盒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认证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打造“学做一体”的高效课堂,助力学生成为具备数字技能、商业思维与国际视野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

《山西考古博物馆》项目通过在山西考古博物馆的实习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历史的厚重,不仅拓宽了历史视野,让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中华优秀文化外宣工作的迫切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让学生们在感受历史魅力的同时,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能力。

《学科竞赛》项目中,授课教师对竞赛规则进行了“解码式”解读。以“外研社·国才杯”翻译、写作评分标准为例,用表格对比“基础分”(如翻译准确性、写作语法正确性)与“加分项”(如翻译的语境适配性、写作的思想深度),明确得分梯度,并举例说明典型失分点:如新兴主题术语的误译,主题缺乏具体案例支撑等。此外,教师也对赛题趋势做了动态分析,对比近三年“理解当代中国”主题赛题,总结高频方向:如“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科技自立自强”等,引导学生建立时政素材库。

《非遗解说词翻译》项目立足讲好山西故事,传播非遗文化,让学生们在夯实双语能力的同时,深度了解山西非遗文化,从而使山西非遗文化走出山西,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商务英语学院与艺术传媒学院、数字动画制作产业学院以及晋中信息学院乌马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深度合作。为确保本次翻译实践项目圆满完成,商务英语学院院长葛晓晶老师、艺术传媒学院教学副院长孙琪老师、数字动画制作产业学院贺跃龙老师、绘本设计课程负责人郝晶平老师以及绘本《黑心甘草》作者董楠同学共同参加了“商务英语学院小学期双院融合特色实践项目”见面会。在非遗展馆赵晋瑞老师带领下,商务英语学院三位课程老师以及同学们一起参观了乌马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学习了山西砖雕、木雕等非遗文化知识,在进行翻译实践前做好了背景知识储备。

《大咖朗读》项目作为英语专业及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程,构建了融合专业教育与商科思维的特色教学体系,其核心亮点在于深度契合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模式。通过一周校内集中导学与两周校外分散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既能系统掌握英语语音核心要素——包括音标、语调、重音等基础知识点,又能同步深入理解专业育人目标与商科领域国际交流趋势,实现专业学习与育人理念的无缝衔接。

《AI辅助山西文化翻译》项目以AI技术为驱动,深度融合三晋文化特色,通过“智能翻译+文化研学”的创新模式打造三大亮点:一是构建山西文化双语词库;二是利用AI辅助,完成2025年三晋杯全国翻译大赛题目,助力学科竞赛;三是充分利用各种AI工具,设计英文脚本并生成英文播客,探索文化外宣新模式。课程通过智能化手段突破地域文化翻译瓶颈,为培养“语言技术+文化传播”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创新范式。

小学期是深化专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我院将继续积极探索小学期实践教学新模式,为培养英语专业及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不懈努力。

(商务英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