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大三学生破解成长迷茫、科学规划未来路径,2025年10月22日下午12:00,商务英语学院2023级辅导员裴晓雅老师于多功能报告厅开展“我的大学进阶之路”以共情式引导、案例化分析,为学生注入清晰的成长动能。
直击痛点:拆解大三学生“空想大于实践”的困境
以“大三这一年如何进阶”为核心问题,抛出两个直击学生日常的疑问:“你是否常因刷短视频而错过思考时间?是否在课堂与娱乐间挣扎却始终无法行动?”随后,她结合学生真实自述,揭示当前部分大三学生的共性困境——目标模糊难落地、行动力严重缺失,一边因“没进步”陷入负罪感,一边又被家人期望、同辈压力裹挟,甚至滋生厌学情绪。

“万物的尺度在于行动。”裴老师以此为引,呼吁学生暂时放下手机,进行短暂深度反思:“你希望大四毕业时成为怎样的人?现在的每一步是否在靠近这个目标?”她强调,过度沉迷碎片化娱乐会逐渐剥夺深度思考能力,而定期“放空梳理+目标规划”,才是突破大三迷茫期的关键。
理性解读:拨开“躺平”热词背后的成长迷雾
针对“躺平”这一青年群体高频热词,裴晓雅老师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网络热潮为切入点,指出,当下年轻人口中的“躺平”,并非真正放弃奋斗,更多是面对压力时的“情绪缓冲带”——“嘴上说‘不干了’,实际仍在默默努力的人占大多数”。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理性奋斗观,裴老师引用《令人心动的offer》中李浩源的名言:“天赋是天花板,但没有努力永远够不到它”,鼓励学生拒绝“打鸡血式”的突击努力,转而以“日拱一卒”的脚踏实地态度持续积累。同时,她坦诚分享自身大学时期的QQ空间动态,幽默回顾当年的迷茫与突破,告诉学生:“在躺平与拼命间挣扎才是人生常态,接纳自己的平庸不可怕,丧失进取之心才危险。”

赋能行动:为大三关键期筑牢成长根基
裴晓雅老师以“共情破冰—案例启迪—行动落地”为逻辑主线,围绕大三学生“目标确立、心态调整、行动推进”三大核心需求展开,既不回避学生面临的压力与困惑,也不空谈理想,而是通过“自我反思引导”“热词理性拆解”“个人经历分享”等接地气的方式,让学生在共鸣中理清思路、在思考中明确方向。
活动最后,裴老师再次强调大三阶段的重要性:“这一年是大学从‘积累’向‘输出’过渡的关键期,每一次小行动都在为大四的‘句号’蓄力。”她鼓励学生从“制定周计划”“减少1小时刷手机时间”等小事做起,逐步将规划转化为实际行动。

(撰稿:栗卓卓 摄影:商务英语学院 供稿:商务英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