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生在完满活动、思想状况、生活适应及专业学习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诉求,商务英语学院以座谈会为纽带,搭建起“教育供给”与“学生需求”的沟通桥梁。
11月4日,“思想共鸣·青春同频——2025年秋季学期完满教育中期座谈会”于上河书院208山河·赋能空间举行,副校长傅永林与商务英语学院师生围坐交流,聚焦成长难题,共寻解决途径。

效果“拉满”:推动完满从“热闹”到“沉淀”
座谈会上,完满活动层面的疑问被率先聚焦。志愿服务部部长张汶馨发问“怎样才能让完满活动多些新意?真正让大家感受到活动背后的价值与温度?”
艺术实践部长李欣原则提出:“如何能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大家从‘要我参与’变成‘我想参与’?”


针对这两类问题,师生给出的解决方案形成精准呼应:陈利红老师以志愿服务为例,建议“结合志愿精神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从“内容吸引力”层面为活动注入活力;
副校长傅永林强调“提高组织能力,调动全员参与”,从“执行落地性”角度优化流程,二者共同为破解活动组织难题、激活完满活动价值指明方向。


告别“瞎忙”:给大学生的时间管理“适应指南”
新生群体的成长与适应,是本次座谈会始终牵挂的核心议题。25级新生史一诺分享了自己的“时间管理困境”,这恰恰戳中了当代大学生在学业、活动与生活间难以平衡的普遍困扰;而专升本新生面临更特殊的“二次适应”挑战——他们既要争分夺秒衔接专业知识,又要探索如何在新教育里充实成长和体验。


针对不同群体的成长需求,与会的领导和老师给出分层指导方案:葛晓晶院长为新生提供“轻重缓急分类法”,以具体方法论帮助学生科学排序任务、化繁为简。

傅校长进一步将“时间管理”升华为“成长效率”的底层逻辑,指出其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助力学生实现“忙而不乱,忙有所得”。

学工副院长梁瑶福针对专升本学生的适应需求,提出“主动参与+兴趣选择”策略,鼓励大家打破壁垒,从“被动”转向“主动”,在兼顾共性与个性化的教育中,找准自己的成长节奏,实现专属的个性化发展。


回应“急难愁盼”:把“以生为本”做到校园的“神经末梢”
关乎学生日常体验的问题,则集中在校园安全与保障宿舍供暖的诉求上。

对此,副校长傅永林给出明确解决方案,将“育人”延伸至校园生活的细枝末节:校园安全的管理将兼顾学生便利,宿舍供暖采取“分步改造+实时监测”方式,推进宿舍供暖,同时推动辅导员深入宿舍走访、精准对接需求以提升满意度,全力让温暖覆盖每一位同学。而这种对“个体需求”的敏锐洞察与积极回应,正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鲜活体现。



张瑞芸老师在总结中回顾,“大学生而言,真正的教育在于经历本身,每一段能推动自我成长的经历都值得被珍惜。”她同时表明,接下来学院将以常态化、多形式开展学生权益调研工作,切实倾听学生心声,不断提升学生满意度与工作育人实效。
最后,她期待大家能在每段成长经历中收获力量,让所有对完满教育的期待都能化为实实在在的成长。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这场“思想共鸣·青春同频”座谈会,正是这样一次深刻的“摇动”。师生间的坦诚对话、双向奔赴,让“完满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给予,而成为共同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成长生态。
未来,商务英语学院将继续以学生成长为圆心,以教育创新为半径,让“完满”真正成为每一位学子探索自我、拥抱世界的底气!
(撰稿:李颖 栗卓卓 摄影:王启维 供稿:商务英语学院)